跑步誰都會,但是正確的跑步了解的人恐怕不是很多,跑步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很多,尤其是有的人喜歡光腳跑步,下面來為大家介紹下光腳跑步的好處,和穿跑鞋的區別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光腳跑步和穿鞋跑步有著怎樣的區別和關系:
我們一般習慣了穿鞋跑步,這是正常的,但很多人不知道,跑步時光腳也是很好的。光腳跑步首先可以幫助我們學會正確的跑步姿勢,就是以前腳掌方式落地,而不是后腳跟方式落地。腳跟著地的方式對骨頭的沖擊較大,容易導致膝蓋、腰部的毛病,光腳跑步的情況下,主要是前腳掌落地,沖擊主要集中在足弓和小腿。
如果把鞋子脫掉的話,雙腳擺脫人工減震鞋墊,腳部、腳踝、小腿和大腿的肌腱和肌肉就開始各就各位,完成其跑步“天職”。一些朋友剛開始赤腳跑的時候,會感覺非常痛苦,原因是不習慣使用這些肌肉控制腳部和減震,因此每邁出一步都非常緊張。但后期慢慢習慣了就會好的。
赤腳跑步可以緩解地面對人體的沖擊。研究發現,長期穿鞋跑步的人,大多是先用腳后跟著地,而赤腳跑步的人,為了保護腳后跟足骨,會選擇先用前腳掌著地。腳后跟先著地時,即便穿著有緩沖墊的跑鞋,足部受到的沖擊力也能達到身體重量的3倍,這種沖擊力的長期作用可能導致疲勞性骨折或腳底筋膜炎。但前腳掌先著地時,由于經過腳踝等處肌腱和關節的有效緩沖,沖擊力會下降到只相當于體重的60%,所以前腳掌著地的方式更為健康。
光腳跑步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很多,這是為了降低沒有鞋子保護時腳步受傷的幾率。最好能在室內或者外部環境非常適宜的地方才光腳跑步。如果不習慣光腳跑步,可以改變跑步時雙腳著地的方式,以前腳掌先著地。
跑步作為一項全民運動,人人都能參與。跑步沒有特殊的場地、時間等要求。跑步的好處很多,最重要的是跑步能幫助人們預防疾病的發生。
長跑防治關節炎
這是美國科學家謝洛克在磁共振成像設備的幫助下,觀察了馬拉松運動員的膝關節后得出的結論。
謝洛克發現,運動員即使在完成了數十公里的長距離跑步后也很少出現軟骨組織異常和積液現象。反之,一些娛樂性長跑者在長跑30分鐘后,膝蓋卻發生了這些生理變化。據推測,“較好的生物力學”和“身體通過長期訓練”所具有的適應性,使馬拉松運動員不僅能跑長距離,而且能保持健康強勁的膝關節。
慢跑可健壯骨骼
該院對千葉縣3個慢跑團體的41名年齡30歲至80歲的會員,與平時不太愛運動的86名男女的骨骼變化作了對比檢查,發現慢跑者的椎骨,股關節、腿骨和臂關節等部位的骨骼密度,均比不運動者高40%左右。這種骨骼密度接近二十幾歲的骨骼狀態。
就男性而言,在一周內慢跑距離越長,其骨骼密度越高:至于女性,骨骼密度的高低與慢跑的歷史長短有直接關系。只有對慢跑持之以恒者,方可取得與年輕人骨骼密度相當的效果。
經常參加跑步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的免疫力。通過跑步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是大多數人選擇跑步這項運動的主要原因。
相關熱詞: